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湖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20:39:22  浏览:89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湖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一百一十七号)


《湖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已由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11年4月2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湖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公布,自2011年5月3日起施行。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4月2日


(1984年7月18日湖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根据1987年2月17日湖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5年11月30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06年3月31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2011年4月2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等法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以下均简称县)、乡、民族乡、镇(以下均简称乡)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三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第四条 驻在乡、民族乡、镇的不属于县级以下政府领导的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选民,可以只参加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参加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第五条 人民解放军驻鄂部队选举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执行。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选举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本细则的规定参加地方选举。
少数民族选举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本细则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由国库开支。
第二章 选举机构
第七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期间,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选举委员会受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省、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第八条 选举委员会由有关机关和组织的负责人组成,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应当有少数民族的选民参加本级选举委员会。县级的选举委员会由十一至十五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三人,委员若干人。乡级的选举委员会由五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委员若干人。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被推荐为代表候选人的,应当辞去选举委员会的职务。选举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办理选举的具体事务。第九条 选举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选举工作方案,宣传选举工作的法律法规,组织各项选举活动;(二)划分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三)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印发选民证;受理对于选民名单不同意见的申诉,并作出决定;(四)确定选举日期;(五)组织推荐代表候选人,公布代表候选人名单、基本情况,了解核实并组织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六)主持投票选举;(七)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八)负责选举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九)审定选举工作情况报告,向上一级报告选举工作情况;(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选举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选民名单、选举日期、代表候选人名单及基本情况、当选代表名单等选举信息。第十条 选举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选举工作组,作为选举委员会的派出机构,负责若干选区的选举工作。选区可以设立选举工作小组,负责本选区的选举工作,选举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由本级选举委员会任命。选区内划分若干选民小组,由选民推选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选民参加选举活动。第十一条 选举工作结束后,选举机构自行终止。有关选举工作的文档资料,分别移交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归档管理。
第三章 代表名额
第十二条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二十名,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百六十五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四百五十名。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但是,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百六十名;人口不足二千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四十名。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基数与按人口数增加的代表数相加,即为该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本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本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确定,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十四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总名额经确定后,不再变动。如果由于行政区划变动或者由于重大工程建设等原因造成人口较大变动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总名额依法重新确定。第十五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本级选举委员会根据各选区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在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人口特别少的村和散居少数民族达到或者接近五百人的,至少应有代表一人。聚居的少数民族多或者人口居住分散的县、自治县、乡、民族乡,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百分之五。
第四章 选区划分
第十六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本行政区域内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第十七条 选区的划分应当便于选举的组织工作,便于选民参加选举活动和了解代表候选人,便于代表联系选民、履行代表职责和接受选民监督。第十八条 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选举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村按照乡、村民委员会单独或者联合划分选区;市区和城镇按照街道、居民委员会单独或者联合划分选区;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划分选区,也可以和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联合划分选区。选举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村可以几个村民小组联合划分选区,村民委员会或者人口多的村民小组,也可以单独划分选区;城镇一般按居民委员会划分选区;乡镇机关和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参加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划分的选区,也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划分选区。在人口较少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划分选区。
第五章 选民登记
第十九条 凡年满十八周岁具备选民资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按选区进行选民登记,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十八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计算公民是否年满十八周岁,以当地的选举日为标准。出生日期以户口簿或者居民身份证记载的时间为准。第二十条 每一选民只能在一个选区登记。选区设立选民登记站,办理选民登记,也可以由选举工作人员到选民中进行登记。第二十一条 选民登记按下列规定办理:(一)选民一般应当在户籍所在地的选区登记;(二)本地户籍的选民,其户籍所在地与现居住地不在同一选区的,在取得原选区的选民资格证明或者由现居住地的选举机构确认其选民资格后,可以在现居住地的选区登记;(三)外地户籍的选民,在现居住地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在取得原选区的选民资格证明或者由现居住地的选举机构确认其选民资格后,可以在现居住地的选区登记。已经参加过现居住地上一届选举的,经核对资格后,可以不再开具选民资格证明,继续在现居住地参加选举;(四)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选民,在单位所在的选区登记;(五)由选举委员会决定的其他选民的登记。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不能回到所在选区登记的,可以委托其近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代为办理登记。第二十二条 下列人员应当登记,依法准予行使选举权利:(一)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二)被判处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三)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而被羁押,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四)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五)正在被劳动教养的;(六)正在受拘留处罚的。前款第(一)、(三)、(五)、(六)项人员,在执行机关所在的选区登记,第(二)、(四)项人员在户籍所在地选区登记。第二十三条 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而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不予登记。前款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人员名单,由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在选民登记前通知县级选举委员会,由县级选举委员会通知其所属的选区和乡级选举委员会。第二十四条 精神病患者和严重智障人员,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或者监护人书面同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但选举期间能够行使选举权利的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应当予以登记。选民患有烈性传染病必须隔离治疗的,由选举委员会委托实施隔离治疗的医疗机构登记。第二十五条 选民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张榜公布,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并应当发给选民证。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选民名单公布之日起五日内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对申诉意见,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选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人民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第二十六条 投票选举前,选区选举工作小组和选民小组要对选民登记工作进行复查、核对,做到不漏登、不错登、不重登。
第六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二十七条 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向选举委员会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者应当向选举委员会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接受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应当向选举委员会如实提供个人身份、简历等基本情况。提供的基本情况不实的,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通报。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每一选民参加联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均不得超过本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应当依法具有被选举权。优化代表候选人结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中,基层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候选人比例应当比上一届有所上升,妇女代表候选人比例应当占百分之三十以上,少数民族、归侨代表候选人应当依照法律予以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候选人应当占适当比例。第二十八条 选举委员会汇总各方面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和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于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按选区张榜公布。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联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都应当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选举委员会不得调换和增减。第二十九条 代表实行差额选举,正式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当多于应当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一倍。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布后,由选举委员会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如果所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符合前款规定的差额比例,都应当列入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如果所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前款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由选举委员会交各该选区选民小组进一步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及其基本情况应当在选举日的七日以前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以姓名笔划为序排列。经过预选确定的正式代表候选人,按照得票多少顺序排列。第三十条 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第七章 选举程序
第三十一条 代表的选举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接受监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第三十二条 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第三十三条 各选区应当在选举日五日以前,公布选举日期、投票方式和地点。特殊情况致使选举无法如期举行的,经选举委员会批准,可以延期举行。第三十四条 选举委员会应当根据各选区选民分布状况,按照方便选民投票的原则设立投票站,进行选举。选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可以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因患有疾病等原因行动不便或者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的选民,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每个流动票箱应当有三人以上负责,其中应当有两名以上的监票人。流动票箱的选票应当与投票站或者选举大会的选票同时开箱,一并计票。在流动票箱投票的选民,应当在签名簿上签名。第三十五条 投票站、选举大会或者流动票箱的选举,由选举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委托选举工作组主持,并向选民宣布选举注意事项。第三十六条 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病残原因不能填写选票的,可以委托其信任的人代写。第三十七条 选票由选举委员会统一印制。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同时投票选举,应当印制不同的选票,分别计票。第三十八条 每一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选民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第三十九条 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不能参加选举或者因病残等原因不能直接投票的,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并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被委托投票的选民应当在签名簿上签上委托者及本人姓名。第四十条 投票结束后,以选区为单位计票,由监票人、计票人和选举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将投票人数和票数加以核对,作出记录,并由监票人签字。计票完成后,选票封存备查。监票人和计票人由各选民小组协商推定。代表候选人及与其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人不得担任监票人、计票人和流动票箱工作人员。第四十一条 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对辨认不清的选票,由选区选举主持人、监票人和计票人共同决定,如果决定不了的,应当报本级选举委员会决定。第四十二条 投票选举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名额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应当在没有当选的代表候选人中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依照本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当为二人。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另行选举后,仍有未选足的名额,暂作缺额处理。第四十三条 选举结果由选举委员会依法确定是否有效,并予以宣布。第四十四条 代表候选人在一个选区未获当选的,在本次选举中,不得参加另一个选区的选举。公民不得同时担任两个以上无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域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八章 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辞职、补选
第四十五条 代表受选民的监督,选民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第四十六条 对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五十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罢免要求应当写明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选民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也可以书面提出申辩意见。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罢免要求和被提出罢免的代表的书面申辩意见印发原选区选民。表决罢免要求,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派有关负责人员主持。罢免代表,可以召开原选区选民大会表决,也可以在原选区内设若干投票站或者流动票箱投票表决。罢免代表,采用无记名表决方式,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第四十七条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职务相应撤销,由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主席、副主席的职务相应撤销,由主席团予以公告。第四十八条 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常务委员会接受辞职,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职务相应终止,由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辞职。代表大会接受辞职的,须经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由主席团予以公告。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主席、副主席的职务相应终止,由主席团予以公告。担任领导职务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工作变动调离原工作岗位的,有关方面可以建议其辞去代表职务。第四十九条 对于已经当选为两个没有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域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本人应当提出辞去其中一个代表职务,如果不提出辞职,可以依法罢免。第五十条 代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代表资格终止,缺额由原选区补选:(一)迁出或者调离本行政区域的;(二)辞职被接受的;(三)未经批准两次不参加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四)被罢免的;(五)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六)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七)丧失行为能力的。第五十一条 补选出缺代表,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补选代表的候选人名额,可以多于应补选代表的名额,进行差额选举;也可以同应补选代表的名额相等,进行等额选举。实行差额选举时,代表候选人的名额不超过应补选代表名额的一倍。补选时,应当重新核实选区现有选民情况,选民名单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补选代表候选人名单及其基本情况,在选举日的十日以前公布。选举方式和选举地点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公布。补选的代表,任期至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时止。
第九章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五十二条 为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四)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以前款所列四项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第五十三条 主持选举的机构发现有破坏选举的行为或者收到对破坏选举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及时移送有关机关予以处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本细则自2011年5月3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徽省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试行办法

安徽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六部


安徽省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试行办法
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鼓励和引导城镇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合作经营,巩固和发展我省城镇集体经济,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法规、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在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中,引入股份形式,形成股份资金联合和劳动联合为一体的企业制度,其性质仍为集体所有制。
第二条 实行股份合作制是为了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恢复和保持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增强企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条 股份合作制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实行入股自愿、股权平等、同股同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第四条 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财产及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第五条 股份合作制企业必须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接受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与管理。
第六条 城镇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应由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企业提出改组申请,经当地主管部门同意并牵头召集原资金投入各方及有关单位组成工作小组,对存量资产进行清查核实,由有资格的验资评估机构进行资金验证;现有帐面资产总额与实际价值差距较大
的,应重新进行资产评估。
第七条 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须提交股份合作企业章程、验证资金核定书(或资产评佑报告)和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意见等文件,如有占用国有资产的,还包括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财政局)出具的验资评估确认文本,报当地体改部门审批。
第八条 企业持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及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文件,向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第九条 股份合作制企业享受国家和省制定的城镇集体企业同等待遇和优惠政策。

股 份 设 置
第十条 实行股份合作制的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有关划分财产所有权归属的规定,实事求是地对本企业现有资产进行认真的清理、评估,界定产权的归属。
第十一条 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按产权归属设置股份:
1、集体股:由集体企业职工历年劳动积累所形成的自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专项基金构成,股权属本企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股扣除国家减免的税金后,可划出一部分,按职工工龄、贡献等因素量化到每个职工名下,量化部分仅作为职工分红依据,不得提取、转让和继承,最
终所有权属集体。职工去职或亡故,即予终止。
企业也可将当年资产增量的一部分量化到职工个人名下,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量化到职工个人名下的部分不得超过企业资产总量的20%。
2、联社股:由各级联社历年对企业的投资及其增值、企业历年应交未交的管理费和历年所借联社资金构成,其产权属于各级联社所有。
3、个人股:本企业职工个人投资人股的股金。其股权归职工个人所有。企业应规定职工认缴个人股的上限和下限。
凡是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均应按企业章程规定出资认购一定数额的股份,由企业核发股权证明,作为资产证明和分红依据。职工入股后不得退般。职工去职或亡故,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可将其个人股股金的全额或部分,一次性或分期退还本人或其合法继承人。允许个人股在本企业
内部转让、继承或馈赠,但须向本企业申报,并办理过户手续。
企业聘用的离退休人员可入限期股(与聘用期一致)辞聘时办理退股。
4、企业若有国家直接投资形成的资产,则设国家股,股份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所有;企业也可不设国家股,属国家资产可作为企业的借入资金处理,缴纳资产占用费。对其中流动资金部分,如通过银行委托贷款的,对不超过银行同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部分的委贷利息,可列入成本。

若有本企业以外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扶持资金和投资,则设法人股,其股权归法人投资者所有。
第十二条 合股者投入的资金、实物、技术等折股按比例分享利益和承担风险。企业资产(包括合作期间新增资产)属合股者按股共有,归企业自主经营、统筹使用和管理。

企 业 分 配
第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企业在保证职工工资总额增长低于实现税利增长,职工平均实际收入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前提下,职工工资、奖金的分配由董事会自主决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税后不再提取奖励基金。
第十四条 股份合作制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相结合的分配方式。企业缴纳所得税及有关基金后的利润可采取以下两种分配方式:(1)企业增量资产部分不实行量化到人的,税后利润一般可按4:2:4的比例依次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分红基金。(2)实行增量资产量化到人的企
业,税后利润按2:2:2:4的比例依次提取公积金、职工积累基金、公益金、分红基金。职工积累基金不得超过税后利润的20%,且不得参与当年红利的分配;职工积累基金可以按份记入职工名下,转为个人股,用于扩大再生产,不得发放,具体处理办法参照第十一条第3款。
第十五条 企业提取的分红基金,按全部股份分配,股权收益率最高不应超过企业交纳所得税后的股本金利润率。
1、国家股所得红利,归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所有,留在企业,用于国家股的股金增值或扩股。
2、集体股所得红利,属于本企业职工集体所有,用于集体股的股金增值或扩股。集体股量化到职工名下的部分,其红利可分给职工个人,不计入工资、奖金总额。
3、个人股原则上不实行计息又分红,但个人新投资入股的收益可在一定期限内实行计息又分红,股息部分按相当于银行同档次储蓄利率计付。对职工个人红利以增股方式发放的部分,视作再投资。
第十六条 企业发生年度亏损时,可用下一年度所得利润税前弥补;但弥补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年,连续抵补三年后未补足的亏损,以企业的公积金弥补;仍不足弥补的,再以各种股金按比例分摊抵补。企业在亏损当年及抵补亏损期内不得分红。
第十七条 企业为补充流动资金或技术改造,可实行职工内部集资,保本付息不分红。其利息相当于银行同期限流动资金贷款利息部分,可列入企业成本。
第十八条 企业必须依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养老、待业等保险基金,逐步扩大职工集体福利事业。

企 业 管 理
第十九条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出资证明书的持有人为企业股东。股东按其持有股份的份额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股东大会是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行使下列职权:听取并审议董事会的工作报告;决定企业增加新股和内部集资;对企业的分立、合并、终止和清算等作出决议;任免董事会成员;修订企业章程;对企业其它重要事项作出决议。
股东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均由董事会议定召集。大会表决时实行一股一票制。
企业也可以实行股东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两会合一的领导体制。
第二十条 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为股份合作制的企业的决策机构。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行使企业财产的所有权。
董事会负责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审定企业发展规划;应厂长(经理)要求审定企业年度财务预算方案、税后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等重要方案;根据厂长(经理)的提名任免副厂长(副经理);并享有企业章程规定的股东大会授予的其它职权。
董事会设董事长、副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或罢免,报主管部门备案。董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董事会议、股东大会;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对企业的重要业务活动进行指导。
董事长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厂长(经理)为法定代表人的,应在章程中载明。
第二十一条 股份合作制企业可设监事会对董事会和厂长(经理)等管理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监事由企业的股份持有人担任,但不得兼任董事、厂长(经理)及财会人员。
监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选举或罢免。
第二十二条 企业的厂长(经理)由股东大会选举和罢免,也可以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聘任。董事长或副董事长可以兼任厂长(经理)。
厂长(经理)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提请董事会任免或聘任、解聘企业副厂级领导人员;决定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任免或聘任、解聘企业中层领导人员,行使企业章程规定的和董事会赋予的其它权力。
厂长(经理)要定期向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报告工作,并听取意见,接受监督。
第二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企业应按照国家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健全财务、会计和审计制度,按期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并定期向本企业股东报告财务收支状况,自觉接受股东监督。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下列范围:
1、各种行业要求改组为股份合作制的城镇者集体所有制企业。
2、本省城镇居民、自愿以资金、实物和技术等联合,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或服务的新办企业。
农村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仍按农业部的规定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992年11月20日

旋窑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旋窑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九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旋窑水泥企业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水泥质量,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企业领导和职工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的“质量第一”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调度,及时排除影响质量的因素,确保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都符合技术标准。
第三条 企业的产品质量由厂长全面负责。化验室主任在厂长直接领导下行使质量管理职权。企业要推行方针目标管理,落实质量责任制,企业内部的奖金或收入分配要与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挂钩,使质量具有否决权。
第四条 企业要严格执行水泥国家标准和《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按照GB/T10300-88《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及本规程的规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结合本厂实际制订《质量管理细则》或《质量手册》,并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要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本规程,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第五条 全面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
企业要成立以厂长为首的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由化验室以外的其它业务管理科室兼也可),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各生产车间和主要技术、业务、经营管理科室成立以科长或主任为组长的全面质量管量领导小组。

第二章 质量管理机构、人员、职权
第六条 化验室的机构设置
企业的化验室要符合“水泥生产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化验室内设生产控制组、化学分析组、物理检验组和质量管理组等,负责水泥质量的控制检验、监督与管理。
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构相分离。其职权范围另定。
第七条 化验室人员配备
(一)化验室应配备主任、配料及水泥出厂专管人员、质量调度员、统计员及科研、检测等专业干部或工人。
(二)化验室检验人员一般不得低于全厂职工总数的4%(厂医院、学校、教育中心、厂商店等服务性部门人员不计入职工总数)。
(三)化验室人员素质:
化验室主任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水泥生产工艺,具有较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思想觉悟高,有一定组织能力,能坚持原则,确知与本厂产品有关的各项标准和质量法规。
质量专管人员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思想好,经过专业训练,掌握水泥生产理论知识和检验技术,熟知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坚持原则,认真负责。
检验员具有高中(或相当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取样工除外)思想好,熟知本岗位的责任制、操作规程、控制项目、指标范围及检验方法,经专门培训、考核,取得省级以上操作合格证。
化验室人员要相对稳定,化验室主任的任免,要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水泥质检中心”)备案。化验室内业务骨干的调动应征求化验室主任的意见。
第八条 化验室的职责
(一)品质检验对原燃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掌握质量动态,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
(二)质量管理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制订原燃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企业内控品质标准,按照质量管理规程,对工艺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应用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掌握质量波动规律,不断提高预见性和防范能力,使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三)产品监督出厂水泥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鉴定,杜绝不合格水泥出厂。
(四)试验研究根据产品开发和提高质量的需要,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第九条 化验室的权力
(一)监督、检查各生产工序的质量、制止各种违章行为。
(二)参与制订质量责任制及考核办法,评价各车间(部门),工序的产品的质量,为质量奖惩提供依据,预防和及时扭转质量失控状态.
(三)有权向上级汇报质量情况,提出并坚持正确的管理措施。
(四)有水泥出厂决定权。
企业领导不得无理干预化验室的职权,更不能借故打击报复,违者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三章 质量检验制度
第十条 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企业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质量责任制,生产流程控制图表,原燃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技术标准,质量分析报告制度,抽查对比制度,化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制),检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使用、校验制度,标准溶液专人管理
和复标制度,质量档案、资料、报表管理制度,样品保管制度等。
第十一条 产品监督检验和抽查对比制度
(一)企业要按《重点水泥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向水泥质检中心寄送样品,接受中心的日常监督,并同时进行对比试验,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凡不按规定送样者抽查对比合格率按零计。除委托样外,凡企业正常监督送检和各种抽检,一律以中心检验结果为准。

(二)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复演性,对各检验岗位要组织定期的密码抽查和操作考核。
抽查次数:生产控制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4个样品;
化学全分析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2个样品;
单项物理试验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4个样品;
强度试验岗位每月不少于2个样品;
同一岗位的对比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
(三)认真参加水泥质检中心或省质检站组织的物理检验或化学分析大对比。
(四)水泥及原燃材料品质的各种试验、检测方法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五)试验允许误差:
┏━━━━━━━━┯━━━━━━━━━┯━━━━━━━━━┯━━━━┓
┃ 允许误差范围│同一试验室(±%)│同一试验师(±%)│误 差┃
┃试验项目 │ 不 大 于 │ 不 大 于 │类 别┃
┠────────┼─────────┼─────────┼────┨
┃水泥比重(密度)│ 2.0 │ 2.0 │相对误差┃
┠────────┼─────────┼─────────┼────┨
┃比表面积 │ 3.0 │ 5.0 │相对误差┃
┠────────┼─────────┼─────────┼────┨
┃ │筛于≤5.0% │筛于≤5.0% │绝对误差┃
┃ 细 度 │为0.5%; │为1.0%; │ ┃
┃ │>5.0为1.0%│>5.0%1.5%│ ┃
┠────────┼─────────┼─────────┼────┨
┃标准稠度用水量 │ 3.0 │ 5.0 │相对误差┃
┠────────┼─────────┼─────────┼────┨
┃ │初凝10分;终凝 │初凝15分;终凝 │ ┃
┃凝 结 时 间 │ 5小时内30分 │ 5小时内45分 │绝对误差┃
┃ │ 5小时内45分 │ 5小时内60分 │ ┃
┠────────┼─────────┼─────────┼────┨
┃抗 折 强 度 │ 7.0 │ 9.0 │相对误差┃
┠────────┼─────────┼─────────┼────┨
┃抗 压 强 度 │ 5.0 │ 7.0 │相对误差┃
┠────────┼─────────┼─────────┼────┨
┃生 料 细 度 │ 0.5 │ -- │绝对误差┃
┠────────┼─────────┼─────────┼────┨
┃ 水 份 │ 0.5(湿法厂) │ -- │绝对误差┃
┠────────┼─────────┼─────────┼────┨
┃ 碳 酸 钙 │ 0.25 │ -- │绝对误差┃
┠────────┼─────────┼─────────┼────┨
┃ 氧 化 铁 │ 0.15 │ -- │绝对误差┃
┠────────┼─────────┼─────────┼────┨
┃熟 料 升 量 │ 30克/升 │ -- │绝对误差┃
┗━━━━━━━━┷━━━━━━━━━┷━━━━━━━━━┷━━━━┛

化学分析允许误差按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质量档案资料的管理和报表上报制度。
(一)按照“档案法”有关要求做好质量技术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各项检验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分类台帐。各种原始记录按月装订成册,由专人保管,保存期为三年,分类台帐应按期存技术档案室,永久保存。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微机质量管理数据库。
(二)各种原始记录及分类台帐等的填写必须清晰,不许涂改。当笔误时,应在错数上用红笔划“X”,在其旁再写上正确的数定。加盖私章。
(三)对质量检验数据要及时分析整理,配料、熟料及出厂水泥的质量状况每月应有分析小结,全年应有专题总结。
(四)质量月报要按统一表式于每月15日前,质量年报于下年2月15日前报各主管部门和水泥质检中心。
(五)上级发布有关质量问题的通报和文件,必须认真学习贯彻,除及时归档外化验室应有相应的复制件,以便使用。

第四章 原燃材料的质量管理
第十三条 原燃材料必须分别堆(存)放,避免混杂,坚持“先检验,予均化(或按质搭配),再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准使用。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原燃材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厂。
第十四条 矿山开采必须执行《水泥企业矿山管理规程》。企业在制订开采计划及矿石质量指标时,首先要满足配料要求,对不同品位的矿石要分别开采,按化验室规定的比例搭配进厂。
根据需要可在矿山或矿石进厂处设置化验站,检验、监督矿石的开采和搭配。
第十五条 进厂煤的质量应能满足工艺技术条件的要求。
第十六条 企业应根据品质状况和资源慎重选用混合材,混合材的质量应符合技术标准,凡企业初次使用有国家标准或技术条件的混合材及外加剂,必须经过试验。确认能保证产品质量方可使用,同时报国家建材局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石膏的质量应符合技术标准。
第十八条 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应保持合理的储存量,其最低可用储存量为:石灰石5天,粘土、混合材、燃料10天,铁粉、石膏20天、生料(料浆)2天,熟料5天,水泥7天。
当低于最低可用储存量时,厂长,生产部门和化验室应积极采取包括限产在内的各项措施,限期补足。

第五章 半成品的质量管理
第十九条 化验室会同有关部门制订配料方案,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并监督、检查各工序质量指标的完成和配料方案的实施。
第二十条 生料质量是熟料质量的基础,要力求生料成份均匀稳定。干法,半干法窑出磨生料应每小时取平均样检验1次CаCO3(CаO),每2小时取平均样检验1次Fе2O3。CаCO3滴定值合格率达到60%以上(波动范围±0.2%)。出磨生料要按化验室的指定库
号入库,经均化后入窑,确保入窑生料成分均匀稳定,入窑生料每小时取平均样检验1次CаCO3,CаCO3滴定值合格率应达到80%以上。
第二十一条 要制订经济合理的生料细度指标(每小时检验一次),0.080毫米方孔筛筛余一般小于12%,0.20毫米方孔筛筛余一般不大于1.5%,料浆水份应量降低,并减小波动。
第二十二条 提高熟料质量是确保水泥质量的关键。熟料强度每天分窑检验(窑型规格相同,产量接近,可合并),检验使用统一的试验小磨,比表面积控制为300±10米2/公斤,0.080毫米方孔筛筛余不得小于3%。熟料标号湿法厂应达到525#以上,干法厂应达到5
50#以上。熟料平均标号的测定和计算按国家建材局颁发的技术条件及(79)材水字63号文件执行。
第二十三条 熟料率值(熟料化学成份至少每天分窑检验一次,窑型规格相同,产量接近,可合并)要合理、稳定、波动范围和合格率见下表:
┏━━━━┯━━━━━┯━━━━━━━━━┯━━━━━━━━━━━━━┓
┃ │ │ 合 格 率 │ 标 准 偏 差 ┃
┃控制项目│波动范围 ├────┬────┼──────┬──────┨
┃ │ │干 法│湿 法│ 干 法 │ 湿 法 ┃
┠────┼─────┼────┼────┼──────┼──────┨
┃饱和系数│±0.02│≥68%│≥80%│≤0.020│≤0.015┃
┃ 硅酸率 │±0.10│≥85%│≥85%│ │ ┃
┃ 铝氧率 │±0.10│≥85%│≥85%│ │ ┃
┗━━━━┷━━━━━┷━━━━┷━━━━┷━━━━━━┷━━━━━━┛
率值合格率和饱和系数标准偏差分窑以日为单位(分班除分析的,先以算术平均法求出率值日平均)按月统计,然后按各窑月产量加权计算总平均值。
第二十四条 熟料游离合石灰含量应小于1.5%(生产矿渣水泥的企业可放宽到2%),合格率大于80%;升重(每小时分窑检验1次)波动范围±75克,合格率大于85%;熟料升重检验用粒度5─7毫米的熟料(半干法窑5─10毫米),试样容量不小于0.5升。
第二十五条 入窑煤粉质量要相对稳定,相邻两次检测的波动范围要控制在:灰粉±2.0%(至少每8小时检测一次),合格率大于70%;挥发份±2.0%(至少每3天检测1次);水份不大于1%(至少每4小时检测1次)。
第二十六条 出窑熟料按化验室指定部位堆放。检修时的碎砖、窑皮及其它杂物不得入熟料库。对因长期积存、雨淋、风化而质量有变化的熟料,必须经检验后再确定使用方法。
第二十七条 入磨熟料温度控制在100℃以下,出磨水泥温度控制在135℃以下,超过此温度应停磨,或采取其它降温措施,防止因石膏脱水等影响水泥性能。
磨头喂料设备应能满足工艺要求,发生断料或不能保证物料配比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同时使用两种混合材时,化验室应分别下达混合材指标,熟料和各种混合材的配比要有计量测试手段。禁止用盘库结果倒算法代替日常计量控制。
改变石膏产地或品种时,应进行试验,以探索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并确定量佳石膏掺量。
出磨水泥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工具,必须确保试样有代表性。
出磨水泥(圈流磨选粉机细粉)的质量波动范围:细度±1.0%(每小时检测1次)或比表面积±15平方米/公斤(每小时检测1次),合格率大于85%;三氧化硫±0.3%(至少2小时检测1次),合格率大于70%;混合材掺加量±2%(每班至少检测1─2次),合格
率大于60%。
第二十八条 出磨水泥必须送入化验室指定的库内,同一库内不得混装不同品种的水泥。生产水泥改变品种、由低标号改磨高标号时,应用高标号水泥洗磨和输送、包装设备,全部清洗水泥作低标号处理。低标号库改装高标号水泥或特种水泥时,必须进行清库。
每班必须准确测定出各库水泥库存量。
第二十九条 主要工序中各重要质量指标连续3小时以上,或连续3次检测结果不合格,属于工序质量事故,车间应积极采取措施,迅速扭转。并及时写出工序质量事故报告单,报厂长、化验室及有关单位。

第六章 出厂水泥的质量管理
第三十条 化验室应配备有高度责任心能严格掌握技术标准的管理人员负责水泥出厂工作。决定水泥出厂的权力属于化验室,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确保出厂水泥质量百分之百合格,出厂水泥不合格属于重大质量事故,要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者的责任,并严肃处理。
第三十一条 要加强出厂水泥的质量控制,应看到入库水泥快速强度3天强度,确认各项指标合格方可出库,出厂水泥的质量控制要求是:
(一)出厂水泥合格率100%;
(二)富裕强度合格率100%;
(三)28天抗压强度目标值≥水泥国家标准规定值+富裕强度2.45兆帕+3S。
S为上月月均28天抗压强度标准偏差,S≤1.62兆帕,其计算公式如下: ┌────────
│∑(Ri-R平方)
S= │────────
/\│ n-1

式中Ri──试样28天强度值,兆帕;
R──全月样品28天强度平均值,兆帕;
N──样品数。
第三十二条 必须注意水泥的均化,严禁单库包装和上入下出,要严格按化验室指定的库号和比例放库,不允许随意改变库号和比例。
水泥库要定期清理维修,卸料设备经常保持完好,保证正常出库。
水泥入散装库前必须经过均化或多库搭配,确保散装水泥的均匀性,出厂散装水泥的各项指标必须达到控制目标。
第三十三条 出厂水泥必须按规定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验,出厂水泥的封存样要按规定妥善保管,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调换或提前倒掉。凡在规定期内发现样品受潮、调换或丢失,该编号水泥按不合格处理。
第三十四条 出厂水泥与的吨数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禁止超吨位,超吨位部分按不格合品计算。
第三十五条 水泥包装标志必须齐全。包装物应符合技术条件。
化验室要建立袋重抽查制度,每班每台包装机至少抽查10袋。散装水泥应提供与袋装水泥包装标志内容相同的卡片,计量后才可出厂。
不同品种、标号的水泥在栈台上要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在栈台上存放一个月以上的袋装水泥出厂前必须重新取样检检,确认合格后才能出厂。
第三十六条 关于不合格水泥的处理规定
(一)出厂水泥的质量计分为合格水泥与不合格水泥两类。废品水泥不计产量产值。在质量统计中废品水泥归入不合格水泥。
(二)出厂水泥的自检结果中任意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立即电告用户停止使用,同时向国家、省(市)建材主管部门和水泥质检中心报告,经省级建材主管部门批准后,将封存样寄(送)水泥质检中心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经复验不合格,属于重大质量事故,企业要进行质量
事故检查,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检查报告。
出厂水泥自检或经复验富裕强度不足,属于未遂质量事故。企业要及时查明原因。
第三十七条 建立和坚持访问用户制度。企业每年至少要信访、走访有代表性的用户两次,广泛征询对水泥的品质性能、包装、装运及执行合同等方面的意见,及时反馈,采取措施,迅速改进。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程适用于重点旋窑水泥生产企业。地方旋窑水泥企业的矿石,原燃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管理可参照本规程第四、五章执行,其余可参照“立窑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第一、二、三、六章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规程自一九九0年元月一日起执行,原《大中型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同时作废,《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中有关质量管理的内容与本规程抵触之处,以本规程为准。
第四十条 本规程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管理司负责解释。



1989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