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5:45:01  浏览:822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


明政〔2008〕6号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单位:

  《三明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2008年10月8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印发。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三日   



三明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参照《国务院工作规则》、《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在中共三明市委的领导下,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市人民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决策部署,执行市委的决议、决定,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开明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第二章 组成人员职责

  四、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法律和法规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又好又快发展、依法行政、讲求实效、从严治政的责任;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

  六、市长召集和主持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市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七、副市长按照分工负责处理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受市长委托,可牵头负责协调跨分管范围的工作和其它专项任务。对于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市长报告;对于政策性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向市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涉及其他副市长分管的工作,要同有关副市长商量决定。

  八、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人民政府的日常事务,协助市长分管有关方面工作。

  九、市长外出期间,可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主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

  十、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实行局长(主任)负责制,由其领导本部门的工作。

  各部门要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受省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或领导。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维护政令统一、畅通,切实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部署。

  市审计局在市长领导下,依照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三章 全面履行职能

  十一、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二、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三、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十四、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能力。

  十五、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六、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健全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

  十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财政预决算、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等重要事项,在提交市委决策、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或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前,应经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充分讨论。

  十八、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提请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要事项,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以法律、法规、规章和基础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研究、咨询机构等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县(市、区)政府的,应当事先听取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

  十九、市人民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应及时向市委报告。对依法应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要及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主动提请讨论决定。就全局性的工作和政协委员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主动与市政协协商。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十、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机制和决策后评估机制。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第五章 坚持依法行政

  二十一、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省、市人民政府的《实施意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将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工作安排,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并加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检查。

  二十二、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制定规范性文件,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并报省人民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十三、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及上级规范性文件精神。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市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及涉外、涉港澳台重要事项,应当事先请示市人民政府;部门联合制定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发布前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部门规范性文件要依法及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并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二十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科学配置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限,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 推进政务公开

  二十五、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二十六、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政策,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

  二十七、要健全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加强政务网站建设。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以及市人民政府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

第七章 健全监督制度

  二十八、市人民政府要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的监督,认真负责地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依法备案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定期向市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同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的联系,认真办理建议和提案,定期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和向市政协通报办理情况。

  二十九、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及时整改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三十、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健全政府层级监督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及时撤销或修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性文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下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三十一、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对新闻媒体报道和各方面反映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认真核查和及时整改,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三十二、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群众来信,做好来访群众的接访工作。

  三十三、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效能建设,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八章 加强廉政建设

  三十四、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从严治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负责地办理,不能按期办结的要主动说明原因;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并做好解释工作;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及失职、渎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要严肃查处。

  三十五、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公务接待,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下级单位的送礼和宴请。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三十六、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增强党性观念,廉洁从政,

  严格执行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第九章 会议制度

  三十七、市人民政府实行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制度;根据需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和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

  三十八、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和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的局长(主任)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

  (二)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三)部署市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

  (四)通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

  (五)讨论其它需要由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决定的重大事项。

  三十九、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措施和意见;

  (二)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研究对策措施;

  (三)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四)讨论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议案,讨论制定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和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的重要文件。

  四十、市长办公会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对重要事项的组织实施进行协调;讨论各副市长提出的需要集体研究的事项;互通情况,研究交流日常工作;研究其他事项。市长办公会不决定重大事项。

  四十一、市政府专题会议由市长、副市长按工作分工或受市长委托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协调和处理市政府工作中的专门问题。需要时,可委托秘书长、副秘书长召开专题会,就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协调。

  四十二、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安排、办理,有关提请讨论的议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协调或审核后提出,报市长确定,一般应提前送达出席会议的人员,会议纪要等文件由市长签发。专题会议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按领导要求办理,议题由市长或副市长确定,会议纪要按工作分工由市长或副市长签发。副市长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的事项,需提交市政府进一步研究的,不发专题会议纪要。

  四十三、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坚持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减少会议数量,控制会议规模,严格会议审批。应由各部门召开的全市性会议,一般不以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召开,不邀请市人民政府或下级政府领导同志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市性会议应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第十章 公文审批

  四十四、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行文中,应严格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四十五、各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报送市人民政府的公文,应按上行文的要求,由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除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直接向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按照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呈批,并根据需要由市人民政府领导转请其他市人民政府领导核批,重大事项经分管副市长审核,报送市长审批。

  四十六、各部门报送市人民政府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协办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积极配合,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四十七、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发文,属日常工作的或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的,由市长或按工作分工由副市长签发;涉及几位副市长分管范围的,经有关副市长审核后送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并报市长签发;涉及重大问题,或涉及机构编制、人事、资金、资产及规划、政策和管理权限等调整利益和职权关系的,由有关副市长审核后,送市长签发。

  以市人民政府名义报送省政府各部门的公文,按工作分工由市长或副市长签发;市人民政府报送省政府的公文,由市长签发。

  四十八、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涉及几位副市长分管范围的或涉及市政府机构编制、人事、资金、资产及规划、政策和管理权限等调整利益和职权关系的,按市政府公文发文送审程序办理;系市长、副市长批示办理的,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核报市政府有关领导签发;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职权范围内的发文,属日常工作的,按工作分工由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或办公室副主任审核、签发;涉及工作分工交叉的,经有关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审核或会签后,由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签发。

  四十九、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一般不要求市人民政府批转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要建设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推进公文电子化工作,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

  属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的事项,各部门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直接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市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接到各单位报送此类事项,直接转送有关主管部门处理,需要时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反馈处理情况和结果。

  须经市人民政府审批的事项,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由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发文,文中应注明“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各部门对确需由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的事项,上报时,须提出明确要求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章 纪律和作风

  五十、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省市委、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严格遵守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五十一、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发布涉及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信息,要经过严格审定,重大情况要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收到省政府各部门下发的政策性文件要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五十二、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严禁泄漏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等,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五十三、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经济、科技、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

  五十四、市人民政府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减少随行和陪同人员,简化接待礼仪,轻车简从,当地负责人不到交界处迎送。一律实行工作餐制度。

  五十五、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一般不出席各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召开的会议;一般不参加各种庆典、接见、照相、剪彩、首发首映式等礼仪性活动;一般不为部门和下级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题词,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或题词的,一般不公开发表。

  五十六、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下基层考察调研的新闻报道和外事活动安排,按上级和市委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十七、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人民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市人民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市人民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五十八、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副市长、秘书长离开三明出差或出访、休假,应事先报告市长,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统筹搞好工作安排。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离开本市范围出差、休假或因私请假,应经分管副市长同意,报市长批准,获准后出行。所在单位应书面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报告,并注明外出事由、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和代为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等内容。

  市人民政府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适用本规则。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第26号

  为解决化肥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的矛盾,促进化肥企业均衡生产,满足用肥旺季农业生产需要,国家建立淡季化肥储备制度,特制定《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现予发布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
               二00五年一月十二日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化肥经营企业做好淡季商业储备(以下简称“淡储”)工作,缓解化肥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的矛盾,保障春耕用肥供应,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参与化肥淡储工作的委托单位、承储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

  化肥淡储委托单位指负责确定化肥淡储承储企业并与承储企业签订承储协议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

  化肥淡储承储企业指申请承担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任务并被确认,与化肥淡储委托单位签订承储协议的企业。

  第三条 化肥淡储遵循企业储备、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原则。

第二章 化肥淡储管理

  第四条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化肥淡储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确定化肥淡储区域、品种及数量,承储企业原则上通过招标方式确定。

  第五条 化肥淡储期限为六个月,一般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委托单位可依照用肥季节差异情况对部分区域淡储起止时间做适当调整。

第三章 化肥淡储规模及分布

  第六条 化肥淡储年度总量不超过800万实物吨,原则上按农业生产区域用肥需求配置,主要安排尿素、磷酸二铵等高浓度化肥。

  第七条 委托单位逐年确定化肥淡储区域数量及品种。承储企业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品种、数量,并报委托单位备案。

  第八条 化肥淡储单个标的量一般不少于5万吨。

  第九条 储备库点应位于粮棉主产区内,交通便利。

第四章 承储企业基本条件及确定

  第十条 委托单位委托具备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通过招标确定化肥淡储承储企业。

  第十一条 化肥淡储承储企业以流通企业为主,兼顾大型化肥生产企业。

  第十二条 化肥淡储承储企业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具备合法化肥经营资格及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注册资金原则上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三)化肥流通企业近三年年均销售量30万吨以上、化肥生产企业拥有销售网络且近三年年均生产量40万吨以上,淡储区域内近三年年均销售量不少于淡储标的量;

  (四)具有与化肥淡储规模和区域布局要求相适应的仓储能力;

  (五)银行信誉优良;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章 淡储协议及责任

  第十三条 化肥淡储承储协议由委托单位与承储企业签订,约定淡储化肥品种、数量等,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四条 承储企业未按照协议要求进行储备或擅自更换储备品种、数量、地点,或未按要求上报化肥淡储购销存情况,委托单位取消其承储资格,扣减利息补贴。

  第十五条 协议执行中出现纠纷,参照《合同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承储企业责任

  第十六条 化肥淡储和企业正常经营相结合,承储企业淡储期间在标的区域内累计调入量不少于近三年同期平均调入量与标的量之和、平均库存比近三年平均库存高出标的量的50%以上、调入化肥主要从化肥生产企业购进;同时,淡储期间化肥累计购进量或生产量应比近三年同期数量增加。

  第十七条 承储企业在淡储期间按承储协议要求向标的区域及时调入淡储化肥,确保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八条 化肥淡储到期后,承储企业应在标的区域内及时销售库存化肥。淡储化肥只限于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不得用于出口。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加强对承储企业完成化肥淡储任务情况的检查,并授权财政部驻地方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淡储化肥储存情况按属地原则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建立化肥淡储月报制度,并实行台帐管理。化肥淡储工作开始后,承储企业在每月前10个工作日内按委托单位规定的台帐格式和时间要求逐月上报台帐数据,并编报《承储企业淡储期间化肥进销存月报表》(格式见附件一),同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特殊情况下,承储企业须按委托单位要求不定期报告化肥淡储进销存情况。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驻地方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承储企业在标的区域化肥调入、销售和库存情况进行动态抽查核实,及时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上报发现的问题。

  第二十二条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及财政部驻地方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确认承储企业存在弄虚作假问题,将取消其承储资格,不给予利息补贴,没收履约保证金。

第八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三条 淡储化肥所需资金由银行提供。各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对承储企业给予贷款,承储企业按时还本付息。

  第二十四条 淡储化肥由中央财政给予利息补贴。

  淡储化肥贴息成本由委托单位参照国家规定的尿素中准出厂价或其他品种市场价格情况和合理运杂费用逐年确定。

  承储企业达到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按标的量确认淡储数量,给予利息补贴;否则,视为未完成淡储任务,不给予利息补贴。

  中央财政负担的贴息资金,按委托单位确认的贴息成本、淡储数量、淡储期限和半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对承储企业包干。

  化肥淡储到期后10个工作日内,承储企业根据化肥淡储情况编报化肥淡储业务报告并填制《承储企业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利息补贴申报表》(格式见附件二),连同调入标的区域化肥的运输票证和标的区域内购进化肥票证、标的区域外经营化肥购货票证等有关票据资料,经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后,上报财政部核拨利息。

  中央企业化肥淡储利息补贴由中央财政直接拨付;其他企业由中央财政通过地方财政转拨,地方财政收到中央财政拨付的贴息资金后,在15个工作日内如数转拨到承储企业,不得拖延滞留或转移贴息资金,并接受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的监督。

  淡储化肥经营盈亏,由承储企业承担。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铁路交通等运输部门对淡储化肥运输应优先安排,保证运输。

  第二十六条 地方发展改革委、财政等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支持承储企业做好淡储工作,并督促承储企业执行承储协议。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按职能分工分别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件一:承储企业淡储期间化肥进销存月报表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l/zcfbl2005/W020050610501779230915.jpg
  附件二:承储企业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利息补贴申报表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l/zcfbl2005/W020050610501779386906.jpg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石政办发〔2004〕8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市机构改革工作小组审核,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四年八月六日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冀办字〔2003〕73号),原石家庄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综合研究拟订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划出的职责



1、原石家庄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全部职责,划归市信息产业局。



2、原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组织实施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的职责划归市商务局。



(二)划入的职责



1、原市发展计划委员会除信息化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农产品进出口计划外的全部职责。



2、原市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承担的经济体制改革规划、组织实施有关改革试点职责。



3、原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制定、经济运行调节、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宏观指导以及重要工业品、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的职责。



4、原市轻工、机械、纺织、化学煤炭、建材5个行业协会筹备组的有关行业规划职责。



5、原市开放办公室承担的经济协作、合作等职责。



(三)转变的职能



1、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国家、省宏观调控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和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整合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并将工作重点转到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搞好重大项目布局、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上来。进一步缩小投资审批范围,对企业使用非政府投资建设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非重大项目和非限制类项目,逐步实行登记、备案制。对必须经行政审批的投资项目,要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设定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扩大各级政府用自有资金在公共服务领域投资的权限。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提高投资审批的科学性。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投资审批责任制。



2、强化区域经济调节中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切实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性工作,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强对工业发展的指导,并组织实施产业政策,抓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拟订和战略储备工作。加强对日常经济运行中突出和重大问题的协调。



3、强化研究拟订发展战略、规划和宏观政策的职责,切实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除负责国家、省审批项目的审核申报、审批市及市以上财政性投资和平衡建设条件的项目,以及国家、省限制类项目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市审批的项目以外,均不再进行审批。将对竞争性领域的行业管理转变为宏观指导,促进行业自律。



二、主要职责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和政策建议;提出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研究分析国内外、市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进行区域经济的预测、预警;研究涉及全市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区域经济调节政策建议,负责日常经济运行的调节,组织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三)负责汇总和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研究贯彻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它调控政策的措施,组织实施产业政策,监督检查产业政策的执行;受市政府委托对相关投融资机构进行宏观指导。



(四)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负责企业股份制改革宏观指导、协调和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事改企”及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工作。



(五)研究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安排各类市财政性建设资金,指导和监督政策性贷款的使用方向;引导民间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安排国家、省、市拨款的建设项目和市重点建设项目,按规定审批建设项目开工报告;指导协调全市招标投标工作;组织和管理重点项目稽察特派员工作。



(六)研究提出全市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发展战略、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安排利用外资和境外资源开发类与大额用汇投资项目。



(七)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提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拟订以工代赈扶贫规划和计划;指导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拟订工业行业规划,组织实施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拟订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发展规划;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技术进步和产业现代化的宏观指导;指导重大技术和重大成套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创新工作;规划和指导全市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及措施。



(八)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情况,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推进城镇化建设;负责地区经济合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



(九)研究分析国内外、市内外市场状况,负责全市重要商品总量计划,监督计划执行,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管理粮食、棉花、食糖、石油和药品等重要物资和商品的市级储备。



(十)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十一)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拟订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编制生态建设规划,提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组织协调环保产业工作;负责冶金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十二)研究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状况,提出优化所有制经济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建议,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宏观指导和协调促进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十三)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十四)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起草和组织实施。



(十五)负责全市口岸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十六)组织、指导全市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负责市所、市校与省外重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工作。负责对口支援工作;



(十七)负责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事务管理工作。



(十八)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16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财务处、保密处)



负责会议组织、文电运转、档案管理、保密和对外宣传、信访、政务督办、提案以及安全保卫等行政事务;负责机关国有资产;负责机关财务,指导委属单位财务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



组织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和软课题研究;组织或参与、协调有关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起草;组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负责普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和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三)发展规划处



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生产力布局的建议;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和协调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研究提出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负责小城镇发展改革工作。



(四)国民经济综合处(石家庄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



研究分析全市经济形势,对经济运行进行监测、预测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年度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包括年度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准备,提出重大经济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议,提高平战转换能力;协调全市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经济动员工作;负责本系统信息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推进办公自动化。



(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



研究经济体制改革重大问题;编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规划;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有关改革试点工作;负责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宏观指导、协调和非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事改企”及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提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议。



(六)固定资产投资处



监测分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研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编制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提出市财政性投资的规模和投向,并监督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安排市财政性建设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编制下达年度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配置计划;研究提出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负责下达市属及以下单位固定资产自筹投资、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计划和市级重点项目资本金配置计划;负责申请省级资本金;参与审核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的各类专项资金;按规定做好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开工报告审批事项相关工作;参与市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负责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培训中心和基础设施(含污水处理)等建设项目的审核和上报;参与管理与投资建设宏观管理有关的标准定额,负责全市集资办电工作。



(七)产业政策处(石家庄市行业协会指导办公室)



研究分析产业发展情况,组织实施国家产业政策,监督产业政策的落实情况;执行国家鼓励、限制和淘汰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指导目录;组织实施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宏观指导和协调促进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产业发展方向及优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有关政策建议;提出全市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企业、产品名单;研究培育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有关政策,指导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规范发展。



(八)国外资金利用处



拟订全市利用外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分析我市利用外资以及外债管理的动态和信息,研究提出全市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发展战略;组织协调利用外资项目的谋划、发布、洽谈和签约的组织指导;编制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双边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计划;编制吸引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计划;负责外商投资项目、补偿贸易项目、商业贷款项目、国外贷款项目、境外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备案、审核、申报工作,参与初步设计的审查;负责签约项目的履约落实;负责利用国外资金项目建设的跟踪、协调和服务;执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负责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的审核申报工作。



(九)农村经济处



研究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问题,提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议;衔接平衡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气象等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监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形势;提出相关市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建议;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以工代赈规划和计划,安排组织生态环境建设、以工代赈和农村经济建设重大项目;负责研究制定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负责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



组织编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参与编制水资源平衡与节约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安排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十)交通运输处



研究提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建议;规划交通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拟订促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政策,负责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平衡工作,对交通运输现代化实施宏观指导;协调交通战备工作;负责铁路道口建设项目的规划及相关工作。



(十一)工业处(石家庄市稀土办公室)



分析工业发展形势,研究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研究拟订主要工业行业规划,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建议,对工业现代化实施宏观指导;指导地方性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指导引进的重大技术和重大装备的消化创新;组织工业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安排大中型及市管以上工业项目;承办需国家、省市平衡建设条件的工业基建、技改项目前期工作的审核、申报等工作;研究提出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行业的有关政策;承办稀土行业发展、药都规划建设管理、化工基地规划、纺织基地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工作;指导协调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有关工作。



(十二)高技术产业处



研究提出产业技术进步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重点领域和相关建设项目;衔接平衡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可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素质提高的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高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并做好项目的监督、管理、协调工作;负责安排全市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提出相关的市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建议;负责信息化项目的审核工作;组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促进国民经济新产业的形成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十三)社会发展处



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拟订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协调教育、人口、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出版、文物、档案、旅游、民政、政法等社会事业发展政策;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关的市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建议;编制普通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招生、人口、社会事业投资等年度计划;承办社会事业基建项目相关工作;参与对各类高、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新建、变更及撤消的审核工作。



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相关工作。



(十四)财金贸易处(粮食调控办公室)



分析研究全市社会资金运行形势;研究提出贯彻国家财政、金融和直接融资等方面政策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并提出建议;参与确定有价证券的发行规模、结构和投向;负责地方企业债券发行、监督管理工作。



研究分析国内外市场状况,负责全市重要商品总量平衡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计划上报工作,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组织实施粮食、棉花、煤炭的进出口计划,研究提出粮食、棉花等重要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管理粮食、棉花、食用油、食糖等重要商品市级储备,指导监督重要商品的订货、储备、轮换和投放,安排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出相关的市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建议;协调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口岸管理相关工作。



(十五)招标投标管理处



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标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招标投标配套法规和相关政策;核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方案和不招标申请,监督招标公告的发布活动;负责评标专家资格初审和管理工作;负责货物采购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初审工作;负责对各类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备案,并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对货物采购和工业项目的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十六)人事教育处



负责委机关及委属单位的干部管理和人事教育工作。



机关党委



负责委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老干部处



负责委机关及所属单位的老干部服务工作。



纪检(监察)室



负责委机关及所属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



石家庄市工业经济促进局(副县级)



市工业经济促进局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统筹谋划,进行工交行业经济运行态势的预监测分析;负责组织协调工交行业经济运行中的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促进工交行业经济运行方面的政策建议;负责电力行业行政管理、协调调度和行政执法;组织协调经济运行保障要素,提出动用重要物资储备的建议,并组织紧急调度和交通运输协调工作;管理市药品储备;负责铁路道口的综合管理工作;参与研究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和重点行业发展战略,参与研究工业结构调整方案、整体布局及相关政策措施,参与工业企业改革的有关工作;参与联系有关行业协会工作;负责工业利税大户的培育发展和考评奖励等工作;协调推进工业系统名牌战略工作;承担市政府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石家庄市工业经济促进局内设5个处室:办公室(综合协调处)、运行一处、运行二处、运行三处、电力处。其人员编制含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



四、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置



石家庄市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项目北京调度室,正县级)



市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项目北京调度室)是市重点建设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组织谋划、实施事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制定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关政策;编制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执行;指导、监督、管理全市在建重点项目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参与全市重点项目的概算调整、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负责推荐争列省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参与重点项目的洽谈、考察、咨询、审查、评估、论证等有关工作;承办市重点建设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石家庄市重大项目北京调度室是市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在北京的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调度、督导、协调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编制进京项目工作计划,制定进京项目工作方案;负责需要国家审批的重点项目的争取、协调服务工作;负责收集国家有关部委、商务办事机构、科研单位等重要政策、经济信息,提出对策建议;为市领导进京汇报项目做好准备和服务工作)。石家庄市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项目北京调度室)内设4个处:综合处、项目一处、项目二处、北京调度室协调处。



石家庄市能源管理办公室(正县级)



市能源管理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根据上级能源开发利用政策,编制全市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维护能源安全,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编制能源年度指导性计划并负责实施;负责能源相关建设项目;负责石油储备相关管理工作;负责城镇集中供热体制改革和行业管理;协调调度能源供应和使用,保证工农业生产用能和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的正常安全供给;提高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依法管理能源;负责煤炭工业行业管理,依法整顿煤炭生产秩序;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以及节约和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措施,规划能源行业生产力布局。



研究解决全市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及环保产业政策的建议;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协调清洁生产促进工作;负责节能(能源行业除外)、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产业等项目的审核、申报工作;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指导散装水泥推广工作。石家庄市能源管理办公室内设3个处:能源处(石家庄市煤炭工业办公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集中供热管理处(石家庄市集中供热办公室)。



石家庄市重点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副县级)



市重点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稽察特派员受市政府委派,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对市重点建设项目及国家、省、市出资的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程招标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以及投资概算控制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受理项目建设中违规问题的举报、信访工作;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石家庄市重点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内设3个组:综合组、稽察一组、稽察二组。



石家庄市对口支援办公室(副县级)(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合作处)



市对口支援办公室(市经济技术合作处)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市经济、技术交流,促进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组织指导与有关市、县对口支援工作;会同统计部门统计、分析全市经济技术合作情况;负责与省外重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工作;负责市所市校科技合作开发资金的审核、使用和监督工作;负责市外企事业单位在我市设立市级非经营性办事机构的审核、备案工作。



五、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120名(含石家庄市工业经济促进局)。其中:纪检(监察)编制5名。另核定老干部服务人员编制3名;工勤人员编制10名。



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6名(1名副主任兼任市工业经济促进局局长);纪检组长1名。科级职数42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另核定老干部服务机构科级职数1名;纪检(监察)科级职数2名。



六、其他事项



(一)重要商品进出口管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重要工业品、原材料和重要农产品的进出口总量计划,市商务局负责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的总量计划内组织实施。粮食、棉花、煤炭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市商务局在进出口总量计划内进行分配并协调相关政策。



(二)市第三产业发展办公室更名为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规格、编制不变。其主要职责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全市服务业发展、市场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建议;组织拟制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服务业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提出服务业相关的市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建议。